麦秆画历史悠久,是我国独有的特色工艺品之一,它和剪纸、布贴一样,是一种剪贴艺术。当地史料记载,明宣德年间,河南清丰县阳邵乡聂家开始从事麦秆画制作,传承至聂远征已有五百余年的历史。
麦秆画制作工序十分复杂且全凭手工完成。聂氏麦秆画作品以黑色为底色,先将麦秆用药水泡、熏、蒸、漂,然后压制成片,再进行熨烫,通过温度的高低变化使麦秆表面形成深浅不同的色彩;之后,经历剪、裁、印、编、雕、贴等十几道工序制成人物风景、花鸟虫鱼等图案。
清丰聂氏麦秆画依托国家级非遗代表性项目麦秆剪贴制作技艺,设立聂氏麦秆画非遗工坊,坚持“活态传承”,采用“非遗+赋能+扶贫”的模式,开展非遗传承就业工作。通过定期组织老艺人与传承人开展传习活动,利用农闲与节假日开办进社区、进乡村活动,培养出了稳定的传习人群。通过技艺创新、产品优化、开展试种包括“周麦”、“莛子麦”等诸多麦子品种,遴选出产量好、价值高、秸秆利用率更高的小麦等工作,带动就业,为农民增收致富闯出一条新路子。聂氏麦秆画在纳入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后,为传承提供了更加广阔的舞台,在彰显传统文化独特魅力的同时,聂氏麦秆画在非遗传承、乡村振兴、提升文化软实力等方面做出了积极贡献。
2025年4月9日,根据《文化和旅游部办公厅 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办公厅 农业农村部办公厅关于推荐第二批“非遗工坊典型案例”的通知》,清丰县聂氏麦秆画非遗工坊《以“麦”为笔,变“秆”成画——非遗谱写农民富裕新篇章》被公布为全国第二批“非遗工坊典型案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