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新闻纵横新闻纵横
为公平竞争拆除垄断藩篱
发布时间:2014/9/17 10:00:37
分享到:
分享到微信
[关闭本页]

 

    反垄断的根本目的,是为实现市场公平、提高竞争效率拆除藩篱。面对市场主体对公平竞争、互利合作越来越高的要求,最关键的任务是建立公平开放的市场规则。重拳出手反垄断,就是更好发挥政府作用的具体表现

    一张最新公布的反垄断执法清单显示,截至2014年8月底,国家发改委查处内资企业302家,外资企业33家;工商部门立案查处39家,其中外资企业2家;商务部审结875个案件,完全由境外企业参与的只占55%。从中可以看到,中国的反垄断并不是针对某个方面的企业,既无“例外”,也不“排外”。那些认为是“选择性执法”、“排外性执法”的质疑,其实并不成立。

    反垄断的根本目的,是为实现市场公平、提高竞争效率拆除藩篱。从理论上讲,政府对市场的宏观调控应当是一方面鼓励自由竞争,优胜劣汰,形成具有强大竞争力的规模经济;一方面又要排除大的企业垄断,处罚那些阻碍竞争的垄断企业,维持一个相对公平的市场竞争环境。因此,《反垄断法》可以说是市场经济的坚强后盾。美国早在1890年就通过了《谢尔曼法》,并与后来的《克莱顿法》和《联邦贸易委员会法》一起构成反垄断法的基础,旨在对大企业作出种种限制,防止幕后协议、价格歧视、掠夺性定价等不正当竞争行为。100多年里,撞到反垄断枪口上的就有美孚石油、美洲铝业、美国电报电话公司、国际商用机器公司以及微软公司等许多声名赫赫的大企业。总结这些反垄断案例可以看到,一个建立在法治基础上的、适宜企业迅速发展的市场环境,比某一家超级垄断公司被处罚或拆散后的命运重要得多。

    《反垄断法》是市场经济的基本法,反垄断也是政府的基本责任。去年,美国司法部对9家总部设在日本的汽车零部件企业开出了总计7.45亿美元的罚单;欧盟反垄断机构也对日本矢崎、德国莱尼等汽车零件商进行处罚,因为这些企业涉嫌结成垄断联盟并操纵产品价格;今年2月,日本轮胎制造商普利司通承认其行为违反了美国的反垄断法,支付了高达4.25亿美元的罚款。滥用市场支配地位、幕后操纵价格等行为,在欧美要受处罚,在中国也难以宽宥。我国《反垄断法》实施6年来,接受调查的既有中国本土企业,如白酒巨头茅台、五粮液因价格垄断被处罚4.49亿元,浙江保险行业协会和中国太平洋保险浙江分公司被处罚1.1亿元,上海黄金饰品行业协会及老凤祥等5家金店因价格垄断被罚款1000多万元;也有外国企业,如三星等液晶面板厂商因价格垄断被罚3.53亿元,多美滋、合生元等多家奶粉企业接到了总计6.7亿元的罚单。国内外实践表明,《反垄断法》一旦释放其威力,违法的垄断行为就会受到遏制,消费者利益和社会公共利益得到有效保护,最终使公平公正的竞争秩序得以形成和维护。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以来,政府职能进一步转变,由“重审批”转向“重监管”,重拳出手反垄断,就是更好发挥政府作用的具体表现。面对市场主体对公平竞争、互利合作越来越高的要求,最关键的任务是建立公平开放的市场规则。加大反垄断力度,并且使反垄断进入“常态化”,才能构建透明规范、互惠互利的市场秩序,以法治化、更具公平性的市场环境推动经济持续健康发展。从这个角度看,此次“反垄断风暴”有利于让更多外资、外国产品愿意和乐于进入中国,也有利于中国扩大开放、拥抱新一轮全球化浪潮。

 

 

 

中共清丰县委宣传部/清丰县融媒体中心 豫ICP备2021022926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号:41120200052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号:11642032 版权所有 清丰网
举报电话:0393-7239188 举报邮箱:qingfengwok@126.com
中国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河南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