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新闻纵横新闻纵横
焦作抓紧水生态建设构筑转型发展新优势
发布时间:2014/10/14 14:58:54
分享到:
分享到微信
[关闭本页]

    □记者郭长秀

    阅读提示|

    为了推动经济转型,建设美丽焦作,促进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焦作市委、市政府审时度势,立足于防洪、灌溉、补充地下水、生态建设、休闲景观旅游、城市经济发展等功能需要,目前正在抓紧水生态建设,着力建设资源型水利、功能型水利、民生型水利、生态型水利、景观型水利、安全型水利。

    从百年煤城到旅游名城、山水园林城市,再到全国水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市,焦作市在经济转型过程中,实现了华丽嬗变,走在了全省前列,为全省乃至全国经济转型提供了成功范例。

    现实|“六大功能”需要加快水生态建设

    建设城市水系是焦作市委、市政府审时度势,从“防洪保安、农业灌溉、地下水补源、生态建设、景观提升、转型发展”等“六大功能”需要出发,采取的重大战略举措。

    焦作地处太行山南麓的山前坡地与平原交接地带,南北高差近100米,汛期洪水来猛去速,市区原有的“六纵三横”河流体系防洪标准低,加之南水北调中线工程自西向东穿越中心城区,改变了城区原有的防洪排涝体系,给南水北调焦作城区段工程和焦作城区的防洪安全造成了很大隐患,因此,完善城区防洪体系,提高城区河道防洪标准迫在眉睫。

    焦作是全国的粮食高产、主产区,为提高农业灌溉保证率,焦作利用黄沁河过境地表水来解决农业灌溉问题,依托引黄入焦总干渠工程,规划建设引黄大型灌区意义重大;焦作有着100多年煤炭开采史,地下水位持续下降,地下水严重不足;焦作是资源枯竭城市,转型需要蓝天绿水,需要调节城区湿度,提高空气质量,改善生态环境和城市气候;焦作市的云台山、太极拳叫响海内外,改造原有的河、湖、库、渠,打造亲水新景观,能够提升促进旅游业可持续发展;焦作水系建设事关焦作经济社会发展的大局,对焦作长远转型发展和人民幸福指数的提高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蓝图|城区新增水面1.8万亩

    据了解,焦作市城市水系规划范围东起东海大道,西至中南路—焦晋高速公路,北起影视路—焦辉路,南到济焦新高速公路,面积约214平方公里。通过整治城区河道,建设引水工程、调蓄工程等,形成“四廊六脉连山水,三环碧水泛轻舟,五库六湖嵌明珠,湿地生态现美景”的城市水系。

    焦作市城市水系建设内容主要有三项,一是合理利用水资源,即拦蓄天上水,引来黄河水,留住过境水,补充地下水,洁净地表水。二是兴建水利设施,主要建设“四廊六脉”、“五库六湖”、“东西湿地”等。三是打造生态景观,修筑亲水平台,培栽花草树木,创建生态宜居环境。

    焦作市城市水系建设整体思路是内部大循环,外部大连通。内部大循环,即通过工程措施,使城区6条纵向河道与南部的新河、大沙河、蒋沟河、引黄入焦干渠以及灵泉湖水库、东湖水库等河库交织贯通,营造滨河景观,构建循环的城市水系,促进城市生态环境建设。

    外部大连通就是借助周边丰富的水资源优势,南引黄河水进入城区,北蓄天上雨供资源调节使用,西用过境优质地表水,共同补充城市水系,使城区之水与外部之水有机连通联系起来。引黄入焦工程将引来的黄河水、沁河水一路向北,送到大沙河,最后向东湖供水;孤山湖水库、影视湖水库、龙寺水库、圆融水库也将通过渠系,将天上水、过境水引来城区。

    进展|蓝图正在加速变为现实

    焦作市城市水系建设蓝图正在加速变为现实。截至目前,已完成大沙河迎宾路两侧50年一遇防洪工程,形成了5.4公里长、120米宽的景观水面。灵泉湖水库已形成1000亩水面。影视湖水库完成一期工程三道挡水堰建设。大沙河带状湿地工程全长10公里,已完成主体工程建设。引黄入焦工程干渠工程已全部完工,黄河水已引入大沙河,黄河水

    已能保障沁河南岸农田灌溉需要。目前,焦作城区地下水已上升两米。

    2015年,将全面完成灵泉湖水库、东湖水库建设任务;完成孤山湖水库、龙寺水库、圆融水库建设任务;继续推进引黄灌区覆盖修武等地向大型灌区发展;完成大沙河带状湿地景观建设;加快推进南水北调配套水厂建设工作。

    作用|经济社会生态效益显著

    建设城市水系具有显著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

    城市水系建设可有效保障灌溉及工业用水。城市水系建成后,大大小小的蓄水工程能解决70万亩耕地的灌溉需求,同时可保障焦作市产业集聚区工业用水之需,使未来工业发展有了可靠的水资源保障。

    城市水系的建设可保障城区防洪安全。焦作市城市水系建成后,充分利用河、湖、库、渠,通过拦引蓄等将防洪标准提高到50年一遇,有效保障城区安全。

    城市水系建设有利于打造国际旅游名城。焦作市通过城市水系建设,将山、水、林有机统一起来,配套近百公里绿色国际自行车赛道等设施,城市将形成山水相映,湖光十色,文化艺术品遍布,成为人们旅游、休闲、娱乐、度假的山水园林胜地,能够有力地促进旅游业可持续发展。

    城市水系建设可有效改善小气候。城市水系建成后可增加水面1.8万亩,增加绿化美化面积1200万平方米,可有效地提高城区湿度,改善空气质量,形成良好的城市气候环境。

    城市水系建设可增加地下水补给量。通过蓄水工程、输水工程、人工湖、湿地,每年可补给地下水约为500万立方米,对提升周边地下水位,改善城市生态环境发挥重要的作用。

 

 

 

中共清丰县委宣传部/清丰县融媒体中心 豫ICP备2021022926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号:41120200052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号:11642032 版权所有 清丰网
举报电话:0393-7239188 举报邮箱:qingfengwok@126.com
中国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河南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