善良的力量,在于让平凡生活有了向上的刻度。在泥土中生长诗意,于尘埃里绽放星光,他们没有惊天动地的壮举,却在日复一日的躬身力行中,让善意如春水浸润人心。
中央精神文明建设办公室自2008年起组织开展网上“我推荐我评议身边好人”活动。经过基层干部群众、各地文明办和相关单位推荐,2025年第二次“中国好人榜”候选人事迹展示评议即将开始,时间从即日起持续至2025年6月27日。参与进来,一起学习身边好人,传递榜样力量。
我市聂远征入选2025年第二次“中国好人榜”敬业奉献类候选人名单。请广大市民朋友积极参与评议!让濮阳好人好事传得更远!
人物简介
聂远征,男,1959年6月生,中国民主同盟盟员,河南省濮阳市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麦秆剪贴代表性传承人。聂远征8岁随父学麦秸画,58年潜心钻研,创新出多种新技法,首创圆雕麦秆工艺获国家发明专利。作品被多地收藏,多部作品获奖,其技艺被列入国家级非遗名录。同时,他还免费举办残障人士麦秆画培训班,积极帮助困难群体。
传承赓续“非遗”薪火
聂远征的父亲是十里八村很有名的麦秆画手艺人,谁家盖新房都会请他去造个迎门墙,贴个麦秆画。受到父辈麦秆画技艺的熏陶,8岁的聂远征就跟随父亲学习制作麦秸画。改革开放伊始,聂远征就成为村里第一批出村学艺的人,先后在清丰、濮阳、安阳、北京系统学习现代工艺美术。
在聂远征的家乡,麦秆画装饰是家家户户喜爱的民间艺术。“麦秆是土地写给天空的诗,我不能让这首诗断了篇。”为了这句承诺,聂远征几十年如一日,坚持做非遗“守艺人”,在继承传统技艺基础上,他潜心钻研,不断探索创新,创造性地从平贴技法发展出多层次粘贴、立体浮雕式粘贴及圆雕式粘贴等新技法,丰富了麦秆画艺术表现效果。其作品《八骏图》《虢国夫人游春图》《迎春大吉》《清香》等被天津市人民政府、中国农业博物馆、广东省博物馆等永久收藏。他系统整理家族技法,撰写《聂氏麦秆画制作技艺》手册以及《濮阳麦秆画的发展与保护》等多篇论文,免费公开核心工艺,将麦秆画这一古老民间艺术推向世界艺术长廊。2014年,该项目被国务院列入第四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保护名录。
让世界看见中国匠魂
聂远征致力于将中国非遗文化带向世界舞台,他先后参加国内外艺术节、博览会60余次,作品被国外友人称为“迷人的艺术”,荣获国内外奖项100余项。2004年麦秆画作品《太平图》荣获第六届中国民间文艺最高奖——山花奖;2005年9月在“中原文化上海行 河南民间工艺珍品展”上,聂远征个人荣获河南民间文艺最高奖“金鼎奖·成就奖”;2007年4月,作品《太平图》荣获河南省人民政府颁发的河南省第四届文学艺术优秀成果奖;2013年他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评为“国际文学书画艺术大师”;2014年10月,麦秆圆雕《虎啸山河》荣获中国第三届非物质文化遗产博览会“优秀创意衍生品、非遗保护创新成果展示奖”……
关爱帮扶困难群众
在传承弘扬麦秆画传统技艺的同时,聂远征还注重利用自身技艺帮助困难群众。2003年至今,他和女儿免费举办残疾人麦秆画培训班,后来又扩大至培训黄河滩区困难青年、下岗职工等特殊群体学习制作麦秆画,培训人数500余人,培养优秀工作者50余名,成为麦秆画行业中的坚实力量。
2018年聂氏麦秆画列入濮阳市振兴乡村项目,聂远征开展非遗传承就业工作,利用农闲与节假日开办进社区、进乡村活动,培养出稳定的传承人群。在他的努力下,实现了就业一人、帮扶一家。同时,他还通过技艺创新、优化试种等方式,遴选出产量好、价值高、秸秆利用率高的小麦,帮助当地农民2000余人就业,显著改善当地农民的生活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