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文化宣教文化宣教
文海拾贝 | 司马晋:蘑菇点灯,照亮黄河清丰岸边!
发布时间:2025/4/1 7:23:56
分享到:
分享到微信
[关闭本页]

蘑菇点灯,照亮黄河清丰岸边!

司马晋

三月中旬的一个周末,我要从清丰县出发,赶往新乡长垣市的一个村落。

邀我做司机的朋友是在清丰工作的长垣人,春节后到现在忙自己热爱的“蘑菇”,还没回过老家,不过,他的老父亲前几天来了清丰。刚开始,我是不想去的,但朋友说这几天忙“蘑菇”太累,我就爽快地答应了他的请求。

“肯定是‘黄河文化园’,要么就是他工作加工蘑菇产品的工厂啦!”对朋友再熟悉不过的我很自信,去接他之前,我没太早给他打电话。

“黄河文化园”位于河南省清丰县西关街西段,在原来老爷庙旧址上扩容新建。朋友说过他老家的村子就在黄河大堤旁,小的时候,他和爷爷奶奶在老家生活,他与伙伴们河滩踩过泥,跟大人们河里打过鱼,春夏秋冬,黄河为他变换不同色彩的衣裳,生于斯长于斯的他对黄河有着很深的感情。所以,学菌菇专业的他来清丰工作后,就在清丰黄河文化园旁买了房,忙时研究他热爱的蘑菇,闲时西关古街转转,在黄河文化园中走走看看成了他最大的爱好。     

朋友在家里最小,他的父亲已年过七十,在外地一家地质勘探所退休,并且是一位很有名气的书画家,我接他时,老人刚从黄河文化园走出来,在与传说中曹操、宋太祖赵匡胤有交集的古槐前,他驻足凝望。

接到朋友的父亲,我的电话响了起来:“接到我老爸了吧,忘了告诉你了,你还得来赵家村这边,我在我们县‘蘑菇点灯’这里啊!这几天一直在这服务呢!”来清丰县工作太久了,清丰俨然成了朋友的第二故乡,电话那段朋友气喘吁吁,听得出来他很忙碌。

提到赵家村,我就想到了2018年的事情。赵家村属于清丰县马庄桥镇,位于342国道与政通大道交叉口西侧约2公里处。那年春天,做收购菌菇的亲戚带我来过这里。当时,这个曾经名不见经传的小村已有新貌,一座座蘑菇大棚生机盎然,它们器宇轩昂地连成一片,气势恢宏铺展在田野间。

那天大棚外的空地上,拍摄视频的器材架子还没撤,县委组织部电教室的同志还在忙碌,脚穿胶鞋,身穿西装,打着领带的村党支部书记赵玉甫就小跑过来。“这些特色菌种可是俺们的宝,现在俺最大的希望,就是掌握更多菌菇技术,干成更多蘑菇的事!看吧,过几年你们再来,俺村会更好!”田间地头跑惯的赵玉甫被晒得皮肤黝黑,他声音洪亮有力,带着浓浓的清丰口音。

“开车集中注意力,一会儿,我们还要上黄河大堤!”朋友见我说话走神提醒我说。

我认真地开着汽车不再说话,朋友却滔滔不绝地给我科普起“蘑菇点灯”项目来。

朋友的叙聊充满感情,让我对“蘑菇点灯”项目有了更深入的了解:“清丰县地处豫鲁冀三省交界处,形成了以食用菌为代表的‘红白绿’产业格局,先后获得全国食用菌优秀基地县、产业化建设示范县、食品工业强县、中国白灵菇之乡等荣誉。”

朋友说:“2025年3月29日,清丰县‘蘑菇点灯’项目将正式启动,作为全国首家以蘑菇主题IP农旅融合示范工程,会在原有菌菇产业的坚实基础上,以菌菇为核心,围绕‘食、住、游、购’四大板块,打造18个文旅消费场景,比如有蘑菇故事汇、蘑幻夜市、蘑力转圈圈餐厅等!”

“这会将传统农业与文旅体验巧妙融合,编织出‘农业+旅游+文化’产业链条,为我们带来前所未有的乡村体验。在这里我们不仅能深入了解蘑菇的生长奥秘、营养价值及药用价值,还能亲手体验蘑菇手工艺品的制作,选购各类特色蘑菇产品,尽享浓厚的乡村文化氛围!”朋友继续说道。在他绘声绘色的描绘中,我无比期待3月29日这一天的到来。

过了濮阳县就是长垣市。但,离开清丰平坦的粮田地貌,第一次行驶在黄河大堤上时,我的眼睛还是不由地瞪大起来,在广袤无垠的北中原中,怎么会有这么秀美壮丽的景色呢?               

车缓慢行驶在大堤上,堤路两旁树木已返绿,而早春浅开的花也伸出了懒腰,花和嫩青的枝条构成了油画般清新的色调,像时间一样,所有的景色快速地向后跑;时而笔直,时而蜿蜒的大堤似乎延绵无穷尽。堤岸两边,一边是日夜奔流,浩浩荡荡的黄河水,另一边隔不多远就有下道向村落的路口,这路口如茂盛大树分出小枝丫无限延伸,三月的晴朗怡人醉,蓝天白云中的太阳光温暖清澈,微风中,大堤两边堤坡上的草甸泛起湖水般的绿波。

“我们生活北中原的人们和黄河有着深厚感情!”坐在后座的朋友的父亲对我说,像在清丰黄河文化园那棵古槐前的专注,老人在车内长久凝望着堤岸边变幻的黄河。

“当年,哪有这么壮观的工程,我们车轮下的黄河大堤,解放后才在党和政府的领导下,由人民的双手建设起来。千百年来,黄河赐予我们鱼虾水产,给予我们水利灌溉;但在旧社会黄河也爱发脾气,水灾泛滥肆虐,我们北中原村庄成长史也是与黄河搏斗抗争史,我们的先辈有治黄成功的辉煌,也有逃离至异乡的悲惨。在有限的资源下,将最不起眼的食材做出最可口的味道,成了我们自然形成的一种能力,散落在外的长垣厨师深悟此道,于是‘长垣菜’‘长垣厨师’全国闻名,逐渐长垣就有了‘厨师之乡’的美名,长垣还是‘中国起重机械名城’!”老人年轻工作时在异乡,回到了家乡后他很兴奋。

“当然,同样位于北中原的清丰也是如此,时间没有太久的朝代中,清丰也是有黄河流过的,曾任《新华每日电讯》总编辑、党组书记解国记创作草书《黄河赋》时,曾感慨道‘故乡豫北清丰枣格村东,横亘夯土高岗,酸枣灌丛茂密,传曰堤顶,后知黄河古堤,尝于其间摘食酸枣,饱享儿时童趣。后当记者,遍跑黄河上下,深得精神滋养’,后虽黄河改道,但黄河团结、务实、开拓、拼搏、奉献的精神却世代相传,更有张清丰和南霁云忠孝坚毅的品格融汇奔流!”

从来没有人为我讲过这些,朋友老父亲的话让我陷入深思。

下了大堤,我们到了朋友的老家,在干净整洁村委大队部旁,正有一座小展览馆在建,朋友对我说,这是他老父亲捐赠的“黄河人家”书苑,书苑中的一间已经建好,里面已经挂有大堤黄河的国画和不少通俗易懂的书籍。

朋友对我讲,这些国画不少都是他父亲的画作,书籍都由老父亲精心挑选,这些都无偿捐赠给村里。年轻时,父亲从大堤边的黄河漂流到异乡,现在年龄大了,要把自己的魂灵和热爱带回故乡。

我不仅被朋友老父亲的经历感动了,同时,在我心中,朋友不是很高大的身影也伟岸起来,远离了殷实富裕的家乡,带着学到的菌菇技术,投身清丰菌菇事业的他,何尝不是黄河岸边一幅美丽的风景呢?他忙碌的项目叫“蘑菇点灯”,他何尝不是清丰蘑菇产业的点灯人呢?

将老父亲留在老家,没有在家太久停留,朋友就急不可待地要回“蘑菇点灯”项目建设现场,回程中由友开车,我则慢慢欣赏起车外的风景来,黄河水依旧浩浩荡荡,岸边草花树木在春风里跳舞微笑,在朋友和他父亲的故事里,三月春天的黄河竟是如此美好,这美好如同世间最美的歌曲,歌曲嘹亮在巍峨黄河大堤,悠扬在古黄河的清丰岸边。

车继续走,车内收音机里播放的是郑智化的歌曲《星星点灯》,“星星点灯,照亮我的家门,让迷失的孩子找到来时的路;星星点灯,照亮我的前程,用一点光 ,温暖孩子的心。”歌曲声调依旧优美,而我和朋友不觉将“星星”换为了“蘑菇”,我想,你,我,我们的内心肯定指向了一个时间——那就是2025年3月29日,清丰县蘑菇点灯那一刻的闪耀启动……

来源:清丰党建

中共清丰县委宣传部/清丰县融媒体中心 豫ICP备2021022926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号:41120200052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号:11642032 版权所有 清丰网
举报电话:0393-7239188 举报邮箱:qingfengwok@126.com
中国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河南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