细雨无声润龙都
我市扎实开展人民调解工作 筑牢维护稳定第一道防线
人民调解是具有中国特色的民间纠纷解决方式,被誉为“东方一支花”。近年来,在各级党委政府的关注和支持下,经过各级司法行政机关、人民调解组织的精心培育、呵护,广大人民调解员用劳动和汗水辛勤浇灌,人民调解这朵“东方之花”在龙都大地鲜艳绽放。人民调解组织和人民调解员扎根基层,服务群众,化解矛盾,宣传法律,如无声细雨,把大量矛盾纠纷化解在基层,解决在萌芽状态,构筑了维护社会稳定的第一道防线,为构建和谐平安濮阳做出了积极贡献。濮阳县柳屯镇人民调解委员会、范县陈庄乡人民调解委员会被表彰为“全国模范人民调解委员会”,19个人民调解委员会被表彰为“河南省十星人民调解委员会”。我市优秀人民调解员1人被评为“全国标兵人民调解员”,6人被评为“全国模范人民调解员”,6人被评为“全国调解能手”。今年以来,全市各级人民调解组织共调处各类民间纠纷10402件,防止民间纠纷转化为刑事案件29件,防止群体性上访34件,防止群体性械斗11件。
化解矛盾纠纷的“大平台”
按照市委、市政府确立的“党政领导、政法牵头、司法行政为主、各方参与”的大调解工作思路,构建了县、乡、村三个层面的人民调解组织网络,形成了横到边、纵到底的大调解格局。在县(区)成立了人民调解工作指导机构或实体机构,在乡镇(街道)依托司法所建立了乡镇(街道)人民调解委员会,在村(社区)以充实调解人员为重点健全了村级调解组织。目前,全市89个乡镇(街道)、3056个行政村(社区)全部成立了人民调解委员会,共有专兼职调解员9928人。濮阳县成立了县社会矛盾纠纷调处中心,负责全县矛盾纠纷信息的收集、分析和研判,对各乡镇矛盾纠纷调处工作站(乡镇人民调解委员会)进行业务指导,调解全县重大疑难、跨行业跨地区矛盾纠纷。县司法局从具有丰富基层工作经验的退休乡镇科级干部和担任过管区书记的机关干部中招聘20名乡镇专职人民调解员。范县在县城繁华地段成立人民调解中心,投资4万元购置了电脑、空调、办公桌椅等,相继开设了接待室、调解室、谈心室、办公室、档案室等,建立兼职调解员专家库,针对矛盾纠纷多发高发领域,整合资源,合力调解,取得了明显效果。人民调解中心成立一年多时间,成功调解纠纷27件,其中医患纠纷24件、电业伤害1件、劳动死亡赔偿纠纷1件、邻里纠纷1件,调解成功率100%。
家庭和邻里纠纷的“和事佬”
家庭和邻里关系是社会的基本细胞,家庭纠纷和邻里纠纷如果不能及时化解,随时可能激化,酿成恶性案件。全市共有村(社区)调解员7020人,他们接触的都是鸡毛蒜皮的小事,管东家长,问西家短,成了家庭纠纷的“老娘舅”、 邻里纠纷的“和事佬”。开发区昆吾街道办事处谢东社区调委会主任鲁瑞云就是这样一个“管闲事”的人。谢东小区是全市建设最早的小区之一,共58栋居民楼,内有两条商业街,2103户,近8000居民。小区紧邻市一高、外高、八中小学部、卫校,位置特殊,外来租房户多、流动人口多、邻里纠纷多。鲁瑞云和她的同事每年调解大大小小的纠纷就达30多件。他们注重预防,立足早排查早化解,将矛盾消除在萌芽状态,努力做到“小事不出楼,大事不出社区”。
华龙区中原路街道调委会调解了一起令人啼笑皆非的“麻将官司”。 丈夫李某是一名出租车司机,每天起早贪黑、披星戴月赚钱养家。妻子没有工作,专门做家务、看孩子,闲来无事,染上了打麻将的癖好。上午打,下午打,晚上还打。一天,丈夫出车回来,看到妻子刚从棋牌室出来,顿时火冒三丈,两人发生口舌,丈夫忍不住打了妻子,两人发生了争执。调解员分成了两组,一组与丈夫沟通,让他认识到动手打人的错误;另一组与妻子协调,让她明白个人爱好不能影响家庭生活。最后,调解员把夫妻二人叫到了一起,丈夫管某首先向妻子道了歉,并保证再也不打骂妻子了,妻子也羞愧的当着调解员的面向家里人保证以后按时给家人做饭,少打麻将。夫妻二人和好如初,8岁的孩子依偎在妈妈的身上,调解员的脸上也露出了满意微笑。
南乐县福堪镇某村张某的承包地紧靠另外几家的林地,几年下来,林地里的杨树已成材,严重影响了庄稼的生长,连续几年给他造成了不小的损失。镇司法所的工作人员召集当事各方进行调解,并邀请了村里几位德高望重的老人到场旁听。经过4个小时的辛苦调解,当事各方握手言和,当场签订了调解协议书。
开发区某村胡某因胡同使用权与邻居产生纠纷,两家宅基地纠纷长达数年,村干部换了几任,一直没能圆满解决。新习乡司法所调解员做了大量艰苦细致的工作,进行了马拉松式的调查和调解。2010年受理调解,2013年正式调解结案,历时3年之久,仅调查笔录就有17人121页,现场照片42张,制作平面图4份,卷宗厚达199页。当事人被调解员的精神所感动,双方握手言和。乡领导感慨说:“如果没有调解员这样的耐心、坚持和执着,这样复杂的信访案件不知道啥时候才能解决。”
项目建设工地的“急先锋”
近年来,濮阳市各级司法行政工作机关坚持“围绕中心,服务大局,主动融入,积极作为,维护稳定,助推发展”的工作理念,以“春风化雨”专项活动为载体,以基层司法所为主力军,充分发挥人民调解的主渠道作用,创新方法,整合资源,扎实做好企地矛盾纠纷排查化解工作,为企业创造了良好的发展环境,得到了党委、政府的充分肯定和企地双方的高度评价。人民调解工作已经超出化解一般性矛盾纠纷的范畴,发生了质的飞跃,充分体现了在服务大局、服务发展中的独特作用,不仅仅是传统意义上的“灭火器”、“减压阀”,更成了新时期经济发展的“助推器”。 范县濮城镇是中原油田采油二厂所在地,涉油村41个,油田人口1.6万,地下输油、水等各类管道400余公里,地上输气、供电、通信等管网线路纵横交错,油地矛盾纠纷时有发生。范县司法局濮城司法所联合油田综治单位实行“三联”工作法,化解了大量矛盾纠纷,消除了油地隔阂,密切了工农关系,有力地促进了油地双方共同繁荣、共同发展。台前县司法局孙口司法所在产业集聚区建立起各类调委会30多个,发展和培养企业纠纷信息员100余名,在两年多的时间内调解企业纠纷700多件,征地拆迁案件调解成功率达到99.2%,无障碍施工率达98.6%。2011年7月份,晋中南重载铁路柳屯段施工,柴村货运站厂房拆迁过程中厂房坍塌,当场死亡两人,死者家属将尸体放在了货运站办公室,阻挠货运站生产运营。双方情绪极其对立,械斗一触即发。柳屯司法所的同志及时赶到现场,从下午1点一直到凌晨4点,最终谈妥了赔偿数额,签署了和解协议。清丰县食品工业园内的两家企业需征地300余亩,纸房乡某村土地被征用后全村的人均耕地面积仅剩半亩。纸房司法所主动找到村干部,召开村民大会,根据相关的法律、政策,给全体村民做耐心细致的工作,在20天时间内,协助乡政府完成了土地征用、征地款分配、剩余土地调整各项工作,伐树 410多棵,迁坟106座,调地320亩,保证了项目按期施工。
行业调解显“奇功”
针对日益增多的医患矛盾,范县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多次召开专题会议研究这一问题。县司法局参照外地成功经验,结合范县实际,成立了范县医患纠纷人民调解委员会,调委会下设医疗纠纷应急处置工作小组和法律顾问工作小组。医调委依托卫生单位医疗资源成立了30多人的医疗专家人才库;依托司法行政系统律师、公证员、法律援助工作者等法律资源,成立近20人的法律顾问团。一年多来医调委共成功调解复杂医患纠纷24件,调解成功率100%,达到了政府满意、群众满意、医疗机构满意的“三满意”效果。走进范县医调委,调解室的墙壁上挂满了医患双方赠送的金光闪闪的锦旗,正是医调委辛勤工作的真实写照。范县分管卫生工作的一位县领导感慨地说,“自从有了医调委,再也没有病人或家属来找县委政府。医调委这个第三方平台对于构建和谐医患关系,维护社会稳定真是功不可没啊”。
濮阳市医疗纠纷调解中心坚持“平息事端,化解矛盾,维护公平,保障权益”十六字工作方针和“倾听怨言,耐心引导,联系各方,沟通协调”的十六字工作思路,创新“三评估一商定”调解工作模式,依据法律法规和双方所掌握的证据,组织医患双方对损害程度、损害原因、医疗责任进行评估,依法、依据、依理、依情商定赔偿数额。自挂牌成立以来,共解答咨询300人次,调解医疗纠纷案件49件,引导诉讼2起,劝止上访17起。濮阳县清河头乡患者刘某和市五一路某中医诊所发生纠纷,双方各执一词,多次理论均无结果,大有矛盾升级之势。后来,医患双方到市医患纠纷调解中心申请调解。调解员耐心引导医患两方认识各自责任,并分别与各方沟通,提出调解意见,最终使双方达成和解协议。事后,患者刘某专程赶到市医患纠纷调解中心赠送锦旗表达自己的感激之情。
老有所为“夕阳红”
老骥伏枥,志在千里。在我市人民调解员队伍中,有一批“超期服役”的高龄调解员。他们放弃退休后舒适安逸的生活,主动发挥余热,利用自身的专业或经验优势,积极参与人民调解工作,化纠纷,促和谐,谱写了一曲曲感人的“夕阳红”。
付从柱,退休前曾任市司法局副局长。郭建京,刚从市司法局律师管理科科长的位置上退下来。在市医调委聘任调解员时,两位老同志主动请缨,决定承担起调解市城区医患纠纷的重任,市医调委从成立之初就有了一名正县级的调解员。濮阳县社会矛盾纠纷调处中心选聘了退下来的县委政法委副书记、县法院法庭庭长、县检察院反贪局副局长、县残联的领导为专职调解员,极大地提高了调解中心的权威性和公信力。县司法局的同志佩服地说,“这些老领导的工作作风、纪律观念、学习态度和敬业意识,给局机关的年轻人树立了学习的榜样”。
台前县成立了老干部平安建设人民调解委员会,调委会成员全部由政治素质好、群众威望高、政法工作经验丰富的政法机关退休老干部组成,充分发挥老干部熟悉政法工作、社会阅历丰富、社会关系广泛的独特优势,组织引导老干部积极参与化解涉法涉诉信访案件,建立涉法涉诉信访案件当事人和政法机关之间的“第三方”调解工作机制,拓宽解决群众利益诉求的渠道,开辟了一条化解涉法涉诉信访案件的新途径,收到了良好社会效果。老干部调委会自2011年8月成立以来,参与调解涉法涉诉及其他纠纷案件230多起,调成结案220起,全部达到案结事了,涉案当事人无一上访。
董玉祥,现年75岁,是台前县侯庙镇调委会的一名调解员,从事人民调解工作已经近20年了。从中学校长的位置上退下来后,镇领导找到董玉祥同志,想让他发挥余热,在司法所帮忙,当一名专职调解员。想到能为镇里出点力,能为乡亲们办点事,董玉祥同志欣然接受了任务。董玉祥同志走遍了侯庙镇的村村户户、沟沟坎坎。不管严寒酷暑,不论刮风下雨,哪里有矛盾纠纷,他就出现在哪里。近20年来,老董调解民事纠纷1000多起,凡是经他调解过的案件,没有一件因调解不当或调解不及时转化为刑事案件的。老董的孩子们有的在市里住,有的在县城住,只有老董和老伴在镇里住。考虑到他们年龄大了,孩子们强烈要求他们搬到市里或县里安享晚年。可老董执意留下来,他从内心割舍不了对民调岗位的感情。有人不理解地问:“老董,你这么大年纪,跑前跑后,图个啥?”董玉祥同志这样回答:“我是一个老党员,不图名,不图利,能在有生之年,发挥余热为老百姓办些实事好事,我打心眼里乐意”。也有人问他“你打算干到啥时候啊?”董玉祥同志就笑笑说:“啥时候腿脚走不动了,我才停止哩!”。董玉祥同志先后被省委、省政府表彰为“离退休发挥作用先进个人”,被省委组织部、省老干局、省关工委表彰为“关心下一代先进工作者”,被司法部评为“全国模范人民调解员标兵”。
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市委、市政府出台了《关于深化平安濮阳建设的实施意见》,对打造三级矛盾纠纷调处平台、加强乡村专职人民调解员队伍建设提出了要求,我市的人民调解工作又将迎来一个新春天。全市各级人民调解组织和广大人民调解员将乘平安濮阳建设的东风,恪尽职守,努力工作,为建设富裕、和谐、美丽新濮阳做出新的更大的贡献。(吴文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