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公示公告公示公告
“濮阳英才”集聚计划公告
发布时间:2015/8/4 16:00:50
分享到:
分享到微信
[关闭本页]

 

    为进一步实施“人才兴濮”战略,集聚与我市有“亲情、乡情、友情”关系的高层次人才参与濮阳建设,推动我市新一轮赶超发展,经市委、市政府研究,决定实施“濮阳英才”集聚计划。现将有关事宜公告如下:

    一、集聚目的

    紧紧围绕我市转型升级、赶超发展的需要,按照“资源共享、优势互补、互利共赢、共同发展”的原则,坚持刚性引才和柔性引智相结合,通过搭建合作平台、创新方式方法、健全服务体系,加快集聚一批各行业高层次人才。不求所有、但求所用,不求常在、但求常来,充分发挥高层次人才在推动我市经济社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为濮阳新一轮赶超发展提供人才支撑和智力支持。

    二、集聚对象

    濮阳市辖区外的濮阳籍、曾在濮阳工作或生活、父母或配偶在濮阳工作或居住、从濮阳高考出去等下列高层次人才: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等国家级人才;省级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学术技术带头人等省级人才;具有博士学位或正高职称人才;具有硕士学位或副高职称的产业急需紧缺人才,如,电子商务、生物医药、节能环保、新能源新材料等。

三、集聚方式

(一)双向对接。根据我市经济社会事业及重大项目的人才需求情况,有针对性地从“濮阳英才”信息库中选择洽谈对象,鼓励“濮阳英才”积极主动与我市联系,开展双向对接交流,洽谈合作具体事项。

    (二)开展交流。实行各级党政领导干部联系“濮阳英才”制度,开辟“濮阳英才”与联系领导的直接通道。合作单位通过电话、短信、微信、邮件等方式,随时与“濮阳英才”互动交流,寻求支持,保持联系。

    (三)加强合作。与“濮阳英才”的合作,尊重本人意愿,坚持“户口不迁、身份保留、来去自由”的原则。合作方式灵活多样,可以个别引进、团队引进、项目联动引进;可以政府邀请、柔性挂职;可以单位聘用、项目合作、论坛研讨、智力支持等。

    (四)创业扶持。对来濮创业发展的“濮阳英才”,按照招商引资与人才引进的双重优惠政策给予重点扶持,并提供实验或生产条件。同时,帮助“濮阳英才”在濮家庭解决生产、生活中的困难和问题,在其配偶就业、子女入学、亲属就医等方面开辟绿色通道。

    四、申报程序

   (一)登录网站。自本公告发布之日起,“濮阳英才”本人可直接登录中共濮阳市委网站(http://www.pyxww.com)、濮阳市人民政府网站(http://www.puyang.gov.cn)、中原油田网站(http://www.zpeb.com.cn)、中共濮阳市委组织部网站(http://www.pyzzb.gov.cn)、濮阳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网站(http://www.pyrsw.gov.cn)、濮阳市科技局网站(http://www.pykj.gov.cn/rcdj)等网站,进入“濮阳英才”信息登记平台。

   (二)填报信息。“濮阳英才”填写个人基本信息,内容包括姓名、性别、籍贯、出生年月、毕业院校及专业、学历学位、研究方向、主要业绩、荣誉称号、服务内容等,逐项进行,填写完毕,点击“提交”。

    (三)资格审核。“濮阳英才”填报的学历学位等个人基本信息,由市人才办组织专人审核。

    (四)入库建档。经审核,信息填写真实、准确、完整,符合条件者,收录到“濮阳英才”信息库。

    (五)申报时间。8月20日前,为第一批“濮阳英才”集中申报时间。此后,中共濮阳市委组织部网站(http://www.pyzzb.gov.cn)、濮阳市科技局网站(http://www.pykj.gov.cn/rcdj)常年开放,接受申报。每季度集中审核一次,根据工作需要,适时开展双向对接交流。

    本《公告》未尽事宜,由濮阳市人才工作办公室负责解释。

    咨询电话:0393-6919678、0393-6189692

附件:1、濮阳英才信息登记表   

   

       2致“濮阳英才”父母的一封信

        

 

濮阳市人才工作办公室

2015年7月27日

 

注:清丰县籍“濮阳英才”在网上填报的同时,填写《“濮阳英才”信息登记表》并发送至电子邮箱

qfxrcb@163.com

 

电话:0393—7220030

                         清丰县人才工作办公室

                                  2015年8月3日

中共清丰县委宣传部/清丰县融媒体中心 豫ICP备2021022926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号:41120200052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号:11642032 版权所有 清丰网
举报电话:0393-7239188 举报邮箱:qingfengwok@126.com
中国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河南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