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公示公告公示公告
事关所有人!清丰发布倡议书
发布时间:2023/7/20 8:52:14
分享到:
分享到微信
[关闭本页]

“拒绝网络谣言 清朗网络环境”

倡议书

 

尊敬的各位网民朋友:

为进一步净化网络生态,建设网络文明,形成全社会共同抵制、共同治理网络谣言的良好局面,清丰网警向广大网民发出如下倡议:

一、遵守法律法规。严格遵守国家法律法规及平台公约,坚决杜绝造谣传谣等违法违规行为。

二、坚持文明上网。倡导文明上网、文明发言的网络新秩序,信息真实性不明时,要多方核实辨真伪,自觉抵制网络谣言和各类有害信息。

三、增强自觉意识。通过权威官方平台了解网络信息,不轻信、不发布、不转发、不评论未经官方证实的网络信息,做网络健康环境的维护者,发现网络谣言积极向平台或有关部门进行举报。

清丰网警提示:互联网不是法外之地。我国相关法律法规都对打击网络谣言等违法犯罪行为作出了具体规定,违者需承担相应的民事、行政、刑事责任。对于编造、传播、散布谣言的行为,公安机关将依法严厉打击。请大家知法守法,不造谣、不信谣、不传谣,文明上网,理性发言。

净化网络环境,打击网络谣言,需要广大网友共同努力。让我们从自身做起,积极响应倡议,自觉抵制网络谣言,携手共建清朗网络家园。

 

清丰县公安局网络警察大队

2023年7月19日

 

随着互联网社会的日新月异,一些信息原本只是口口相传,但一经网络传播,三人成虎,立地成“谣”,立即引发舆论高度热议。谣言可畏,不仅会造成人心慌慌,还会扰乱社会正常秩序,危害国家稳定,尤其是在互联网时代,谣言更是传播之快传播之广。近期,公安部网安局部署开展为期100天的网络谣言打击整治专项行动,全力净化网络环境,依法打击网络谣言。

那么何为网络谣言?又有哪些套路和形式呢?让我们深入了解一下。

网络谣言的定义

目前学术界较为认可的对网络谣言的定义为:网络谣言指的是通过网络介质(例如微博、国外网站、网络论坛、社交网站、聊天软件等)传播的没有事实依据的带有攻击性、目的性的信息,它主要发生在突发事件、公共事务、政治人物、传统文化等领域,具有突发性且流传速度极快的特点,容易对正常的社会秩序易造成不良影响。

网络谣言的套路

(一)凭空杜撰。为了吸引眼球,造谣者不管真实性是否被验证,在没有任何事实依据的情况下故意编造杜撰,编撰内容喜欢利用网民的同情心、猎奇心,目的只为求得“一键三连”,绝大部分谣言都属于这一类。

(二)夸大其词。这种谣言往往有基本的素材,但对事实进行了夸大和凭空脑补,通过关键术语触发浏览者脑洞大开,被动开始刨根问底。这种谣言迷惑性较大,唬住的人也更多。

(三)断章取义。这种谣言是从某个完整的内容中摘取,从中间拉出一小段,罔顾上下文和具体情况,就大肆传播并不加以解释,最后造成完全不同甚至相反的理解,令不明真相的网友误会。

(四)拼凑剪接。这种谣言的基本素材是真的,但有其特定背景、地域、条件和处理结果,脱离了具体的背景和场景被使用,就成为了谣言。

(五)半真半假。这种谣言有真的成分,也有假的内容,往往真的东西里面被掺入假的因素,导致半真半假,难以分辨。

(六)假戏真拍。网络传播中有很多被人为设计的情节与场面,甚至是有剧本、有情节、有演员的摆拍,网友难以分辨真假,拍出来的视频一经传播,往往会引起高度关注,话题度很高。

(七)辟谣求证。有些别有用心的人会先用自己的小号发布一则谣言,然后用自己粉丝多流量大的账号进行转发,话术是“求证真假”。在这所谓的“求证”中,谣言得以传播。

如何辨别谣言

网络谣言具有夸大事件严重性、断章取义、移花接木等特点,如何辨别您所看到的事件是否真实,可以从以下几个角度进行判断:

(一)套用公文样式,伪装权威来源

经常使用“中央发话了”“央视都播了”“国家最高机密”等标题吸引关注。

(二)捏造夸大实事,引发群众恐慌

非权威来源的信息通常以耸人听闻的标题吸引眼球,大量使用“震惊!”“惊爆!”“出大事了!!!”等偏激词,乱堆感叹号。

(三)“伪科学”盛行,夸大危害或功效

健康类谣言通常使用“致癌”“致命”“有毒”“一招见效”“只要7天”等标题。一方面是盲目夸大某类物质的危害;另一方面则是宣称通过一些简单易行的方法,就能在短期内治愈慢性病或疑难杂症,通过取巧的方式诱导转发。

(四)“煲鸡汤”煽情骗转发

“为了你的家人,请一定要看”“含着泪看完”“感动中国14亿人口”……此类谣言喜欢用老人和小孩作为诱饵,通过诉诸亲情、诱导大家以爱心之名传播谣言,看到此类标题一定要提高警惕。

(五)旧贴重播敦促阅读转发鸡汤”骗转发

经常有网民发帖“速看,马上删”“警惕,紧急通知”“已经出事,都在转”……此类标题是发帖者恶意编造赚取关注的惯用伎俩。事实上,此类文章并不是作者删掉的,而是被网友举报后被判定为不实信息而被删除的。

请广大网友保持理性思考,看见太离谱的、太惊悚的、太不合逻辑的,别随便相信,甚至帮着传播。增强防范意识及信息甄别能力,不造谣、不传谣、不信谣,自觉遵守和维护网络安全法律法规,共同营造和谐清朗网络!

中共清丰县委宣传部/清丰县融媒体中心 豫ICP备2021022926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号:41120200052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号:11642032 版权所有 清丰网
举报电话:0393-7239188 举报邮箱:qingfengwok@126.com
中国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河南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